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库文化 >> 心情随笔 >> 内容

老城岁月-庙头记忆

时间:2013-2-22 19:07:23 点击:

  核心提示:作为在法库小城长大的我,从小就在老爷庙的庙前庙后玩,有些记忆能追溯到很多年前。而最清晰,最深刻的还是在六十年中期到七十年代初。那是一个艰辛清贫的年代,也是人们恪守传统,积极向上,勤恳奉献,乐于助人的年...

 

    作为在法库小城长大的我,从小就在老爷庙的庙前庙后玩,有些记忆能追溯到很多年前。而最清晰,最深刻的还是在六十年中期到七十年代初。

    那是一个艰辛清贫的年代,也是人们恪守传统,积极向上,勤恳奉献,乐于助人的年代。老爷庙前那条大约形成于清代中后叶(参见《1902年的法库新安市场》老照片,最晚在此之前早已经形成)的狭窄,却热闹的小街,给共和国初年的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方便与乐趣。

    尤其小街中段庙头地区,所具有的小城镇繁华的景象,至今令人难忘。钟鼓楼前道北,饮服公司的冷食店里那酥脆可口的缸炉,香味四溢的拼盘;地贸副食(后来的东风副食)那里丰富的调料,酱菜,糕点和日夜忙碌的水果,蔬菜摊,都在物资紧缺的年代里,为居民提供了不错的服务。那憧年久,破旧的小二层楼,人们都叫它“地贸”,老人们说伪满时是协和会,解放后改为政府开的专卖商店,后来叫专卖局。我记事时,好像是国家批发专卖糖酒的部门。那家低矮的瓦房里经营布匹,鞋帽,日用百货,文具等一应俱全,这个二百货商店分店总是顾客盈门;带有评书的茶社常吸引中老年人来这里聊聊天,听听书,再打点开水走;那里店面干净,技艺上乘,管理有条的国营理发社是老法库人们剪头,烫发首选的地方,环境舒适,理发员服务周到,热情耐心给人的印象总是深刻。那个配备着老式木制高大支架的相机,拍黑白色彩的小照相馆同庙后北街国营照相馆一样要排号等候。

    庙头南端道北的编织社是一家古老的手工业作坊,用柳条,苕条和竹丕编织的菜筐,土篮,簸萁,笸篓和筛子等在小城是独此一家。这些日常用具是居民生活和农家的必备。多年过去了,我不清楚现在县城还有没有这个行当,但它作为老手工业确实在那个岁月为家庭和劳动者立下了汗马功劳。

    六十年代中期,经过三年生活困难后,国民经济得到恢复。那时候,一般生活消费品,应季的蔬菜和小百货都可以买到,但棉花,布匹,猪肉,白糖和火柴等紧缺物资,市面上有货,要凭票供应。每逢腊月时,我总跟妈妈去庙后这条街买些年嚼咕和日用品,有时也会揣着妈妈给的几角钱在庙头清真饭馆买回几个炸糕吃。假期里,跟同院的小伙伴们去老爷庙(文化馆)的钟鼓楼下玩上小半天也是很快乐的事。

    当时,正是我县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繁荣时期,业余书法、绘画展览;文艺创作演出;兵乓球比赛等都搞的有声有色。到那里看看报,翻翻杂志,看看展览,爬爬高大的棠荠树玩玩也是很快乐的。那个夏天,我曾在周末的晚上目睹过在古老,粗大的棠芪树下,城里的一些中青年男士身着人民服,女士们穿着素色,美丽的布拉吉裙子,在铿锵的铜管乐器声中跳着当时感到很洋气的同伴舞(即后来称交谊舞),那带有西洋味道的同伴舞在灯光闪烁的老树下显得同样幽雅,静谧而浪漫。
 
    而一进正月,庙头是各行业的踩高跷,耍龙灯,耍狮子,跑旱船的秧歌队必到的地方,她们会分批陆续穿过这条热闹的小街,再进入文化馆小院表演一番,市民们会在本来不大的院子把秧歌队围个水泄不通。每到元宵节灯谜晚会,在人群中拥挤着猜个灯谜,再拿回点笔记本之类的小奖品,是我在那个古老院子里的一个乐趣。

    今天,当我们在新世纪身临大规模动迁改造后的,宽敞的吉祥广场享受悠闲时,昔日庙头小街曾经的商业繁荣和老爷庙院里的乐趣,在老法库人的记忆中总是难以抹去。历史需要前进,但人们应该记得在那艰辛的年代,给法库居民生活带来过诸多方便的,那条历史悠久,狭窄却热闹的小街。而那个艰辛奉献,勤俭,传统而鼓舞人的年代或许已成为历史。

作者:追寻家园 来源:网络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法库情缘(faku.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akupc@163.com 站长QQ:2425329 QQ群:194661472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法库情缘网立场 本站只是信息发布平台,所有内容都来自网络,网友自发,摘自信息报等。禁止发布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己分辩真伪,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
    辽ICP备08002651号-3
  • Powered by laoy! V4.0.6
  • 辽公网安备 210124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