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温丽和搜集整理 一 杨宇霆,号凌阁,后改称邻葛,祖籍河北滦州戴家岭人。清末因受灾荒由其祖父杨正荣迁居关外,至法库边门附近蛇山沟村落脚。初来此地家境贫寒,或为人雇工,或租佃种田。杨正荣有四子,次...
温丽和搜集整理 一
杨宇霆,号凌阁,后改称邻葛,祖籍河北滦州戴家岭人。清末因受灾荒由其祖父杨正荣迁居关外,至法库边门附近蛇山沟村落脚。初来此地家境贫寒,或为人雇工,或租佃种田。杨正荣有四子,次子杨永昌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学会了弹棉花手艺。永昌三十岁才娶张姓姑娘为妻。张氏克勤克俭;永昌勤劳能干,家产小积,购得次田五垧,马车一辆。有一次杨永昌赶车到县城卖秫秸,车经崎岖山路,荆棘载途,不慎绞杆丢失,一车秫秸没有束索难以前进。杨永昌一手挽着傻绳,一手执鞭驱车进城。卖掉秫秸回乡后常和村人讲起此事以为荣耀,村人称他“杨二绞杆”。此后“杨二绞杆”便成永昌的绰号。
清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日(一八八五年八月二十九日)永昌妻生一子即杨宇霆。十岁送他进本村毛麟兆私塾就读。宇霆少年聪慧,记忆过人,很快就将《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四书》等全部背通,毛麟兆感到他是个大有前途的少年,介绍他到铁岭县小江屯张秀才学馆继续读书。杨宇霆的聪明和优秀的学习成绩,深得张秀才喜爱。张秀才常到银岗书院会友,得悉在锦州举行科举考试。盛京是清朝“发祥之地”,这是在废科举后特允举办的最后一次考试,实属难得的机会,张秀才将得意门生杨宇霆推荐报考。杨宇霆家乡蛇山沟,临近清代柳条边,沿边村屯大都是旗户,后迁者也多入旗了。清制规定“旗不点元,民不选妃”。以此户籍不能报考。宇霆只好又到处奔走,到金县借民户杨姓考生名义参加应试。当年荒乱不宁,有些考生未到,杨宇霆得中秀才,时年十九岁。
后来他又考入奉天中学堂插班生,科举出身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新学科都很吃力,而杨宇霆十分努力成绩可嘉。一年后时逢清政府准备选送一批学生去日本留学,奉天督军赵尔巽决定在本城中学生中选拔,杨宇霆中选。出国前赵尔巽接见了这批学生,还讲了话。同学们推举宇霆代表学生致答词,宇霆的仪表和口才给赵尔巽留下了印象。
到日本后进入东京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学习,当时在学的中国学生中姜登选、韩麟春、于珍等人和杨宇霆甚为友好。五年学成归国,正赶上赵尔巽第二次督奉。清政府派留学生到外国学军事是企图改变晚清军事落后的一项措施。所以各级官员很重视。赵尔巽又接见了这批学生,见面时他问杨宇霆:“你就是出国时致答词的学生吧?”杨字霆回答说:“是”赵尔巽对杨较为喜欢也很器重。后派杨到陆军第三镇炮队,任队官。以后历充东三省讲武堂教官,陆军部一等科员,东三省军械厂兵器科长,弹药队长,兵工厂厂长等职。杨宇霆在兵工厂期间,管理很有条理,他对厂卫队连的训练也十分严格。张作霖进驻奉天后,一天在街上偶然看见一哨军兵列队前进,风纪严肃,军容整齐,忙问左右这是谁的部下?有人告诉是兵工厂卫队连,是杨宇霆亲自训练出来的。张作霖甚为赞许。随后邀请杨宇霆谈话。张见杨谦逊有礼,对答如流,很赏识.此时张作霖正在扩充军备,占据地盘。得到杨宇霆这样人才就立即给予了重用。杨帮助张作霖抓整顿军风纪,扩充军备卓有成效。张作霖对杨字霆更加信任,言听计从。有些人顺应潮流称杨为“智囊”“小诸葛”杨宇霆自己也觉得如同诸葛亮之遇刘备,遂将自己的字“凌阁”改为“邻葛”。从此,杨宇霆官运亨通,任参谋处长,参谋长,总参议,第四方面军团长,江苏督办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