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王雁摄 7月2日上午,58岁的法库县五台子镇五台子村村民刘玉香刚吃罢早饭就出了家门,她已在种瓜大户秦洪彬家打工一个月了,每个月3000元的收入让她感到很满足,“家里的农活干完后,就帮别人去打工,像...
2 |
王雁摄
7月2日上午,58岁的法库县五台子镇五台子村村民刘玉香刚吃罢早饭就出了家门,她已在种瓜大户秦洪彬家打工一个月了,每个月3000元的收入让她感到很满足,“家里的农活干完后,就帮别人去打工,像咱这样的"黄昏劳力"在村里有100多人,都成了香饽饽。”
走进秦洪彬家的西瓜大棚,记者见到已有5位50多岁的农村妇女在摘瓜。秦洪彬说,他家今年种了26亩香瓜和53亩西瓜,因为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到附近的法库陶瓷产业园打工了,雇人成了一大愁事。“好在村里还有些大爷大妈们,干活蛮认真的,还好管理。”
五台子镇副镇长刘生告诉记者,由于紧邻法库陶瓷产业园,镇里有能力、有技术的年轻人大多到那里打工去了,留下的都是年纪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缺乏技能的中老年人,这部分人担负着照顾家庭的重任,在就业上有难度。镇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每年都举行就业推介会,同时,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免费培训,比如开设烹饪、电工、计算机、电焊等培训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有了技能,"黄昏劳力"就有了"留得住"的本钱和"走出去"的能力。”
记者了解到,随着“中国瓷谷、北方通航、中国牛县、山水法库”的品牌叫响,法库县的县域经济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成建制向产业园区及二三产业转移,由原来的“输出+转移”模式向“转移+引进”模式转移。
“为了适应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法库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目前已向本地产业园区及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57455人,2012年实现农村劳动力年工资性收入17亿元。同时有近万名"黄昏劳力"在农村的田间地头成为主力军。”法库县县长陈佳标表示。
本报记者 赵国清
通讯员 于福军 钱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