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辽宁网5月29日电 (徐龙妹)2012年4月23日,沈阳市法库县重新兴建白鹤楼。
辽代白鹤楼,建于辽圣宗统和十年即公元992年,坐落于东木叶山奚王岭,南面辽代契丹民族发祥地辽河、北靠辽代圣山巴尔虎山(古称石熊山)、东临碧荷映日的灵山湖、西带白鹤飞临栖息的獾子洞湿地。当时,太后萧绰命宰相韩德让等重臣在昌平堡——今法库镇修筑白鹤楼,因连年战乱未曾竣工而止。此后千年未曾重建,而建造白鹤楼始终成为这一地区仁人志士的未了心愿。重新兴建的白鹤楼延续辽代建筑风格,展示“圣山灵水——沈阳法库”地域辽文化特点。
2012年11月15日,白鹤楼主体工程竣工。白鹤楼,主体建筑面积4916平方米,高度为51.9米;采用辽代建筑风格,楼体形状为四面八角,寓意辽代契丹族早期八部落;主要功能为辽文化博物馆,重点展示辽文化和白鹤文化;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远眺观赏风光……
白鹤楼,历经千年时光荏苒,冲破尘封岁月沧桑,终于巍峨耸立在沈阳法库,成为中国北方最具辽代建筑风格的标志性文化景观,打造“南有黄鹤楼,北有白鹤楼”!
一座文化名楼,楼名主匾如同眼睛,透视整座建筑的核心和灵魂。“白鹤楼”三字应该具有北方文化的厚重、大气、粗犷和豪放的特质,更要凸显辽文化内涵。那么这方主匾请谁来题写呢?当代书法家撰写当然方便易行,可怎样体现出“白鹤楼”三字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呢?另外,相传历史上修建白鹤楼时,辽圣宗耶律隆绪、宰相韩德让分别用契丹文和汉文题写了“白鹤楼”三字,但由于楼未成而止,所题的字也自然失传了。如何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北方辽文化内涵精髓?如何传承白鹤楼文化历史渊源呢?提出的一个个方案,经过一次次论证,2013年4月24日,在邀请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员参加的论证会上,综合各方面意见后,法库县委书记冯守权决定,在辽代皇族、后族以及与其有联系的碑刻书籍遗存中集辽字,而且集辽代楷体字作为“白鹤楼”主匾额用字。集“辽字”作为文化建筑匾额用字,在历史上没有过,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也是唯一的,由此,进一步突出沈阳法库辽文化内涵的独特性,践行“争第一,创唯一”的法库精神。
方向明确,意义重大。如何着手收集辽字“白”“鹤”“楼”?县委决定,由县委县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员组成专门工作小组负责此项工作。
由于辽代书禁甚严,文献资料流传少,网络上也很难查到信息。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沈阳市辽文化研究会顾问冯永谦先生经过二十余天时间,阅览150多万字的辽代碑刻书籍,查出了45个“白”字、28个“鹤”字、7个“楼”字,并整理出集字索引。这些字的原字真迹分布在全国各地博物馆及文物部门的辽代墓碑上,有的拟选字的碑志或拓片没有展出,只能在收藏单位库房里查找。
2013年7月至8月,由县委书记冯守权,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段秀华带队,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日,分期分批的先后到阜新、朝阳、北镇、铁岭、沈阳、义县、赤峰、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应县、大同等省、自治区、市和县,遍寻各地方博物馆,查找辽代碑刻文字。因为集字时间很紧张,又是利用休息日,各地博物馆的同志也放弃休息时间进行接待。为了赶时间,参加集字的领导、专家及相关同志一边赶路,一边联系接洽人员,从一个博物馆赶往另一个博物馆,累了就在赶路途中休息一下。七、八月份的北方天气,酷暑高温、燥热潮湿,大家披星戴月、昼夜兼程,有的地方山高路险,有的路段黄尘滚滚、一路颠簸,集字过程的往返路程总计达2万余里。可是,尽管在盛夏时节,却没有遇到任何风雨天,反而天空多次呈现出祥云、彩虹和一些奇特之现象……大家疲惫的身心颇感欣慰和鼓舞。
在集辽字的过程中,密密麻麻的石刻文字,经过千年的风雨浸蚀,有很多字迹已很模糊,给查阅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不过,大家齐心协力,查寻、比对、拍照、拓摹……,将相对完整清晰的字一一记录。经统计,“白”字在赵匡禹、姚瓙、耿延毅、梁援、道宗皇后、耶律庆嗣、辽道宗、贾师训、耶律仁先、郑恪、萧义、耶律宗教、秦晋国妃、耶律宗允、耶律习涅、耶律隆祐、韩匡嗣、鲜衍等人墓志上,共查到23个;“ 鹤”字在萧仅、耿知新、赵为干、刘日泳、耿延毅、韩匡嗣、耶律隆祐、秦国太夫人、耶律宗教等人墓志上,共查到13个;“楼”字在耶律宗政、耶律隆祐、鲜衍等人墓志上,共查到3个。累计共查阅墓志碑刻67方。
查找收集出来的“白”、“鹤”、“楼”三字,共计39个,分别出自不同年代、不同人物身份和性别,基本上是帝王、皇后、王公、大臣和高僧等人物墓志上的用字。字体各有特点,字义各有故事。怎样比配组合更贴切合理、风格一致?还能够与法库有渊源?参与修字、比对的县委办、政协办、宣传部等部门的同志及冯永谦研究员,经过连续几昼夜的工作,同时,守权书记、秀华部长也亲自参与修字、把关酌定,最后,从碑刻特点、字义内涵、书法艺术等方面,反复比配组合,初步确定三套“白鹤楼”用字方案:一是由辽宁省博物馆梁援墓志上的“白”、巴林左旗博物馆耶律隆祐墓志上的“鹤”和“楼”集成的辽字“白鹤楼”;二是由辽宁省博物馆梁援墓志上的“白”、巴林左旗博物馆韩匡嗣墓志上的“鹤”、鲜衍墓志上的“楼”集成的辽字“白鹤楼”;三是由辽宁省博物馆梁援墓志上的“白”、巴林左旗博物馆韩匡嗣墓志上的“鹤”、北镇庙耶律宗政墓志上的“楼”集成的辽字“白鹤楼”。
2013年8月28日,中共法库县委十五届53次常委会审议通过:由辽宁省博物馆梁援墓志上的“白”、巴林左旗博物馆韩匡嗣墓志上的“鹤”、北镇庙耶律宗政墓志上的“楼”而集成的辽字“白鹤楼”三字组合为最佳,确定为白鹤楼主匾额用字。
主匾额“白鹤楼”三字,不但字体功力深厚、笔力遒劲、刚健雄浑、漂亮完美,组合起来也是风格一致、气势相同,而且墓志主人或皇族血亲或功高权重或与法库后族萧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梁援,辽道宗时期为赵国公,天祚帝时去世,被追封为中书令;韩匡嗣,官居尚书令,为辽代宰相韩德让的父亲,今法库四家子村辽代宗州即为韩德让所建;耶律宗政,为辽景宗耶律贤与萧绰之孙,今法库叶茂台二台子村辽渭州古城建造者萧匹敌之妻弟。
“白鹤楼”主匾额上下落款内容由冯永谦研究员提出,经县委书记冯守权审定而成。上款为“癸巳年荷月”,下款为“法库邑人集辽字”。“癸巳”是指公元2013年;“荷月”为我国传统农历“六月”之别称,同时,辽代崇尚荷花;“ 邑”为城市和县的含义;“辽字”表示辽代时期所使用的汉字。
落款内容确定后,用什么字体表现?用谁的字体?经过一番讨论未果。辽代为北方政权,而当时与之同处一个时代的南方政权为历史上的北宋时期,因此,守权书记提出,落款内容用字“癸巳年荷月,法库邑人集辽字”这十二个字,要集我国古代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的字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落款字出处分别为:“癸”、“荷”、“库”、“邑”、“集”、“字”6个字源于苏轼《书法字库》;“人”字源于苏轼《贻孙帖》;“巳”、“年”、“月”三个字源于苏轼《黄州寒食贴》;“法”字源于苏轼《辩才韵赋贴》;繁体“辽”字源于苏轼《天际乌云帖》、《养生论》、《中山松醪赋》拼字。
主匾额内容及字体全部确定后,按照悬挂“白鹤楼”主匾额楼层高度、斗拱之间宽度、仰视角度等等,确定主匾额尺寸和主字、落款的比例等。按照设计方案,结合现场实际,冯永谦研究员对文字进行修整,对字体大小、比例进行初步设计,经守权书记进一步调整并审定,“白鹤楼”主匾额由海城“天鹤木雕”公司制作。
“白鹤楼”主匾额用红松制作,长度为3.50米、高度为1.53米、厚度为8厘米;工艺采用实木雕刻,漆成黑底金字。
“白鹤楼”主匾额从集字、字体遴选、修字论证、会议审定到制作安装等等,前后历时整整120天。
2013年11月10日,白鹤楼主匾额雕制完成,于正午之时,将这方端庄凝重的“白鹤楼”主匾成功安装。在蓝天白云映衬中,匾额上的“白鹤楼”三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为巍峨壮观的白鹤楼绘就了最为绚丽的一笔。
参加主匾额“白鹤楼”揭匾仪式的领导及同志:冯守权、陈佳标、徐凤贵、冯永谦、段秀华、张祥波、徐龙妹、马云飞、任占华、王树林。
参加集辽字“白鹤楼”主匾额的领导及同志:冯守权、冯永谦、段秀华、徐龙妹、戴国富、李桂林、李东成、宁威、德成。
参与修字及匾额设计的领导和同志:冯守权、冯永谦、段秀华、霍福来、张祥波、徐龙妹、刘海忱、崔伟、钱志国。
参加集北宋苏轼字落款“癸巳年荷月,法库邑人集辽字”的书法家:孟庆功、刘海忱、金健男。
篆刻落款印章“法库邑人”的篆刻家:冷旭,为全国著名篆刻家、书画家、辽宁画院副院长,其作品曾在2008年随神七宇宙飞船遨游太空。
参与主匾额“白鹤楼”制作安装的人员和单位是:马云飞、任占华、“天鹤木雕”公司。
(徐龙妹:沈阳市辽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