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在解放战争烽火硝烟中诞生、成长、壮大的光荣部队。也就是现驻铁81816部队。
1946年9月27日,我们部队成立于黑龙江省肇州本街,先后参加了著名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荆沙、衡宝战役以及桂林剿匪,大小战斗数百次,毙敌2900余名,俘敌11600余名,缴获各种火炮180门,机枪270挺,长短枪260000余支,从团队诞生至今,共有2000多名官兵为人民利益而光荣献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我们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中,打得最漂亮的一仗是解放铁岭地区。
………
辽沈战役中,铁岭素有沈阳北大门之称。
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攻克铁岭地区,扫清沈阳外围之敌极其重要。我们团受命清扫部分沈阳外围之敌的重任。
1948年1月,我团在法库调兵山坚守战中,英勇抗击数倍于我现代化装备的敌人,激战17小时,歼敌2400人,涌现出特等功臣刘福山、大功臣张琦等一批战斗英雄,团长冯克武在这次战斗中指挥果敢,身先士卒,不幸壮烈殉国。
我们,就是这样在铁岭写下辉煌的历史。
一 围攻孤树子
1948年1月3日凌晨,我们团队奉命准时集结到达法库附近的太平山,火速将法库之敌困于城内。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果不断扩大,捷报频传,气势无法阻挡。屡遭我歼的敌人,更加恐慌不安,军心浮动。法库城内被围之敌,粮秣渐少,士兵垂头丧气,犹如困兽。
1月4日9时,敌六十二师副师长带一个团,另加一个炮兵连,两辆装甲车,30多名骑兵,扑向孤树子、西岗子地区,企图抢夺粮草。同一时间,我们收到师部电令:立即出发,坚决消灭抢夺粮草之敌。在太平山受命的官兵得此军令,军威大振。团受领任务后,迅速作了兵力部署:二营由东向团岗子进攻,逐步向孤树子发展,从北侧形成包围之势;一营在团岗子、孤树子之间,配合二营歼敌;三营以一个连兵力对孤树子至法库的公路实施包围,另两个连佯攻钳制敌人。各营连按部署如旋风一般扑向指定集结地。这次战斗以围攻为主,力求全歼敌人。
当日11时,二营与敌在团岗子打响了第一枪。孤树子一个营的敌人闻此枪声,立即向团岗子增援。团令一营坚决打退援敌,断其退路。一营遂派一个连火速前进,与孤树子之敌展开激战。突然,从法库又窜出一股敌人来孤树子村抢粮食,并向一营猛烈炮击。这时,三营接到命令后,迅速赶来与敌人交上了火,从其后面猛打敌人,敌乱了阵脚,遂留下一个排的兵力掩护,其余钻进装甲车仓惶而逃。
一连连长张琦,是江苏省迁县人,1945年入伍。抗日战争胜利后随新四军三师北上东北。这时,他看见敌人要逃,便大吼一声:“全歼敌人,不能让敌人逃走!”说着跃出阵地,带领全连冲到村头一座大院外面。院子的围墙很高,在接近大院时,突然,一颗冷弹飞来,击中张琦右臂,张连长摇晃了一下身子,鲜血顺着衣袖上的洞口冒出,他望了一眼要逃的敌人,全然不顾伤口疼痛,挥左手仍坚持指挥战斗。张连长扑向一个小土包,自己简单包扎一下流血的伤口。
敌人凭借院子的高墙掩护,作垂死挣扎,一连只能以院外一口水井边的半截土墙为依托,不能对敌实施有效的打击。张连长眼看着两名战士牺牲在自己眼前。这时,敌人为拖延时间等待援兵,边打边撤进院后的一排粮仓内,一挺重机枪喷着恶毒的火舌,向一连官兵猛扫。子弹象雨点般压着一连官兵抬不起头。
敌人与一连之间大约有40多米,中间没有任何障碍物作掩护,冲锋的几名战士又躺在了血泊中,四连连长和指导员都牺牲在这里。张琦心急如火,向通信员大喊:“快拿手榴弹来!”他接过手榴弹用左手连投两枚,“轰”、“轰”两声巨响,敌机枪顿时“哑吧”了,敌射手被炸死,张琦冲过去,伸手把敌人的机枪拽了出来。因为刚扫射过的机枪枪管太热,张琦两手被烫得“咝咝”直冒生烟,把他的手都烫糊了。张琦把机枪背在身上,顺势跃到房山头,对准粮仓里的敌人劈头盖脸一阵扫射,敌人非死即伤,纷纷跪地求饶。紧接着,张琦连长在墙根一个雪坑里又缴获一挺重机枪,又扑向另一伙残敌,这时各营迅速迂回,包围逐渐缩小,几分钟后,顽敌全部被歼灭。战斗结束后,部队在长春市北面的小合隆召开了评奖会,给张琦记大功一次,并发了奖章和证书。师直工科科长许长庚(后任团政委)同张琦照了纪念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