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库叶茂台西山里的“地宫”。记者 潘恩战 摄
法库叶茂台西山海拔不过百米,但山腹内却有一垂直高度超百米的壮丽“地宫”!
这地宫的开口在山顶的平地上,开口处四四方方、长宽约为五六米,然后以“倒喇叭”之形,四面张开直探地下,两侧石壁被斧砍刀削得平平整整,两道被山水冲刷出的硕长黑线,顺石壁一泻而下!
在地宫开口处往下望,只见地宫底部开阔无比,且有巨石滚落堆积,但这还不是底,巨石后似有暗道与更深处地层相通。在地宫开口处不可久站,一股透着幽冷的湿气从地宫里冒出,令人瞬间汗消凉透,冷不丁地打个激灵。若这时抬头看天,外边世界的朗朗乾坤与地宫的幽深昏暗形成鲜明对照,所处地表的平平坦坦与地宫落差的立陡立崖会对人的视觉造成巨大冲击,有恐高症者没准头晕目眩,眼生幻象。
据当地老乡讲,过去有人曾看见獾子之类的小动物从山上失足掉进地宫里,只听一声怪叫,由高而低,如断线的风筝般瞬间被无边的黑暗吞没,再无半点声息。有胆大的人打着火把摸下地宫去找动物尸身,据说搜遍所有洞窟,连半根毫毛都没找到。这么高的落差,动物掉下来必死无疑,能掉到哪儿去呢?
雨雪天、大风天或黄昏午夜,若无人相伴切勿靠近这地宫,据传地宫深处有时会传出说不清是什么动静的怪异声响,若呼吸、若低泣、若呻吟、若自语……有人猜,是否地宫深处孔道密室太多,风雨入迷宫,交错激撞回转流旋,才形成这般刁诡的神秘之音?
叶茂台西山一带遍布辽墓,大辽萧氏的家族墓地即安落于此。上世纪七十年代,辽宁著名考古专家冯永谦借考古之机,至少三次来这地宫考察。据冯先生回忆,当时这地宫比现在要壮观得多。当时,山前边是一个宽阔的广场,从地宫向南的巨大开裂处走进去,往下是一溜缓坡,十几人拉着手并排往里走都没问题。一开始,大家还感觉不到地面的下沉,等走了十几分钟,进入地宫深处,再回首往上看,一道阳光从天直落,人如同身处地心看地表,那种强烈的视觉震撼令人终生难忘!
叶茂台西山里的壮丽地宫,实际上是一处古代留下的采石场,但这采石场发端于何年何月,却没有记载。当地村民听老一代人讲,很早以前没采石前,有人家住在山顶,后来开凿石料,就靠钳子、凿子这些简单的工具,几十代人世代相承,如愚公移山般就那么一点点地开凿出这壮丽地宫。
在古代,没有现在的钢筋混凝土,干农活的器具、建城修陵的用料,多靠石头,用石料极大,像农村用的石磨、石滚子等。叶茂台一带以前是辽代一处重要的头下军州所在地,开发很早,如今当地的村民不少都是石匠的后代。之所以开采得这么深,冯永谦先生认为,这里的石头是花岗岩,越往深处开采,石材越好。如今,在地宫高处,还有古人刻的四个大字:生才有道。本来是生财有道,村里人读书不多,又图省事,把笔画多的“财”凿成“才”了。采石是一项危险的工作,后来清理地宫碎石,还曾挖出过无名石匠的尸体。
因采石场破坏环境,叶茂台西山又是辽墓密布之地,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这处地宫目前处于闲置状态。有人建议说,沈北的七星山古迹众多,七座山峰如北斗七星般排列,但多年的采石将不少历史文化沉淀厚重的秀丽山峰无情凿掉,现在就剩三座山峰了,为恢复旧貌,如今正用辽河泥沙回填巨大的采石坑。叶茂台的壮丽地宫倒未必回填,不过若稍加清理,等将来叶茂台西山做整体开发时,这地宫没准能成为一别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主任记者 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