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库三面船镇朱千堡子村西窑山东南坡上,一段段残破的古城墙被湮没在碧绿的玉米地里。77岁的著名考古专家冯永谦站在残存的两米左右高的西南墙角楼遗址上发怔。上个世纪70年代,冯永谦曾经考察过这里,那时,西南墙角楼遗址高近4米。老人感叹:“都说物是人非,我说是人是物非!”
6月22日、23日,冯永谦先生考察了法库县境内的五座辽代古城址,与上个世纪70年代比起来,这些上千年的旧城址更显破败,令人扼腕叹息。事实上,在法库县境内的辽代城址多达22座,对法库、沈阳、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遗产。同行的沈阳古建专家、当年一宫两陵申遗技术负责人武志刚表示,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为法库22座辽代城址申遗。
叹息玉米地和千年古城
在1995年8月出版的《法库县文物志》上,记载了冯永谦当年勘察时,朱千堡子城址的盛况。
“城址保存较好,结构清楚。城为方形,每边长245米。”
“城墙西壁保存最好,墙体完整,无断缺处,坍宽12米,墙顶宽1.5米,存高3米。”
6月23日上午,再次呈现在冯永谦面前的古城,早没了之前的雄壮气魄。西墙城内一侧,已经坍塌成漫坡地,最高处也不过1米左右。城墙上、隆起的瓮城遗址上,密植着半人高的玉米。角台也仅余西南角的一座。如果不是冯永谦指点,城址遗迹已经很难辨认。
朱千堡子村委会杨主任说,其实在2003年、2004年前后,城墙保存得还很好,城墙都是完整的。被破坏,也是近些年的事情,有农民开始在城墙上开荒种地,于是就被慢慢破坏了。
两天时间里,冯永谦重访了包括朱千堡子城址在内的5座辽代古城遗址,类似的情况一再重现。相对而言,因为朱千堡子城址距离村庄较远,保存尚属相对完好。其他如五城店古城遗址、北土城遗址,已经湮没于村庄、田野。
努力奔走和申遗
作为当年沈阳一宫两陵申遗的技术负责人,武志刚曾经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欧美专家有过面对面的接触,他的想法是为法库22座辽代古城申遗。在武志刚看来,法库县区域里有这么多的古城遗址,对于法库乃至中国来说,都是一笔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完全可以考虑为这些古城申遗。
不过,武志刚也明确地知道,申遗需要提供大量的文字材料,需要更多人的努力,才有可能将申遗变为现实。
对于古城申遗来说,冯永谦考虑得更实际。在和法库县文物部门交流的过程中,老人提出了一个更具操作性的办法。年初,在法库筹建辽文化研究会的时候,是老人第一次将法库县境内的22座辽代古城址统计出来,让很多法库当地人也为自己的家乡有这么多的古城址而惊叹。
挽救正在行动中
冯永谦建议,最先一步,是法库县文物部门将22座城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此一来,古城遗址就处于政府保护中,冯永谦相信,政府有态度,会提高当地村民保护古城遗址的意识。
冯永谦说:“不用花那些钱去重建什么的,只要把现有的古城遗址保护下来,就可以了。”之所以这样建议,冯永谦有自己的道理。农村人种地,需要不断垫地,一千多年来,地面处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虽然地面上的城墙高度大多已经不高,但是埋在地下的城墙,至少还保留有2米高左右。“现在文物保护,一方面是认识不够,另一方面,在经济上还是不够富裕。等以后条件允许了,对城墙进行保护挖掘,还是会具备相当规模的。”
令人高兴的是,法库县文物部门对于古城遗址保护也表现出了相当的兴趣。在征询过冯永谦后,法库文物部门已经开始收集材料,争取尽快将古城遗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报主任记者高寒冰摄影孙海